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考向指引
1.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2.经济体制调整的重要意义,“三农问题”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3.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①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③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
措施:①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③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城市改革
措施: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③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①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②社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4.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回归教材
1.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
①1980年,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②特区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特区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城市: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1985年以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3)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4.开发和开放浦东
(1)时间:1990年。
(2)条件: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3)意义:
①成为上海新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90年底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开放格局的形成
(1)内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李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骨干教师,曾获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课题研究、编写参考资料等工作。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