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考纲:1.科学积极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1.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成就、意义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历程
考向定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的基本国策,
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体现在高考试题上,近几年高考试题对科学技术成就的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从综合的角度看,与本单元联系较多的是相对应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
成就。常见的综合点主要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新变化。1958年大跃进在经济、教育上的表现;高个开放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上的发展和变化。
3.从热点的角度看,本单元主要链接的热点是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可以与“两弹一星”、“神舟”五号相联系,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原因。另外,“科教兴国”战略也是一个长效的热点,主义联系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发展教育的经验教训。
复习策略
1.注意三点:一要认识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了解我国科技文
化事业的重要内容,理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二要把握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教育事业的新成果,正确认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背景;三要总结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2.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与其他单元内容进行比较联系;一是将其与“近
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进行比较,从中得出中外科技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异同点;二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相联系,找出科技文化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三是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相联系,弄清政治发展与科技文化发展的关系从而全面认识现代中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考点梳理
考点1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核技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
验成功;意义:(1)标志着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2)核能的和平利用,有利于电力建设
航天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意义:(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国家先列(2)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2001年获“国家最高
科技技术奖”意义: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计算机技术: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1993年成功研
制“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意义: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世界前列,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
生物技术: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末,在利用人工合
成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意义:(1)开辟了基因工程蛋白质的时代(2)有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
【特别说明】理解不清“两弹一星”的含义及本质目的。“两弹一星”是
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的“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考点2 百花开放“百家争鸣”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队木经济建设而开始。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初期成就
(1)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
(2)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
(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
5.遭受挫折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
治问题。(2)表现:一些学术问题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影响。
6.新时期成就
(1)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清算错误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成就
①文艺领域在此繁荣,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
的戏剧、电影。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③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走出误区】“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的区别:“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中华人们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自有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种历史现象,“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一种文化方针,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考点3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1)制定方针政策
①建国初: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们教育事业。
②全面建设时期: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成就
①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曲折发展
(1)表现
①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危害: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3.复兴发展
(1)教育改革
“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倡导尊师重教。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①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知道方针
②制定《义务教育法》
③中等、高等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①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计划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
工程”
(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
地区教育的发展。
【思想延伸】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
、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
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如何理解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及其国际
国内背景
80年代前,国防科技发展迅速,侧重于政治、军事;国际背景:处于冷战
时期,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国内背景:巩固国防的需要,奠定重工业基础的需要
80年代后期,侧重点:各项科技全面发展,侧重于经济;国际背景: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例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
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点之重地位,主要是为了(C)
A 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C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美苏的“核讹诈”,为了提高中国的
国防实力,研制两弹一星。
【点评】本考点涉及的知识点有四个“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
机、航天技术,但近几年高考中指考查了“两弹一星”和航天技术,对杂交水稻与巨型计算机还没有涉及到,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以往高考对本部分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但今年出现了材料题,说明本部分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复习时我们也不能再单纯复习知识点,要注意古今中外科技成就的比较,还要注意科技成就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
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的决策是指(D )
A “科教兴国”   B “985工工程”  C “星火计划”   D “两弹一星

D 【解析】从提示“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可以判断选D项
探究点二  如何正确理解“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
艺术、科学研究。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实际上是一条政治界线,是人们内部的自由,是为人们服务的
2.“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
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3.“双百”方针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体制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
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它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来保证文艺和艺术自由

例2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D )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让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D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提出的,其内容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人们服务。A、B、C三项说法不和题意,故选D项。
探究点三   概括归纳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特征: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促进了中国
人民的觉醒。
特征: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教育。
3.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特征:封建统治着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是被迫之举,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
育,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4.民国时期:设立教育部,教育内容不再以封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为主要内
容,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
特征: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是废除封建教育的重要时期。
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教育
得到迅猛发展。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特征: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育,促进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
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例3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背景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的实质目的是(A )
A 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 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C 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D 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个面向”本质目的的理解与认识,”三个
面向“内容,说明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从国家、民族复兴角度高度概括的,B、C、D三项皆具有片面性。
【点评】近几年高考对本部分考查主要以基础点为主,在复习时注意掌握
教育法规制定颁布的时间、内容。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策略以及制定的教育法规一定会成为高考的重点。
历史特征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历史特征
(1)现代中国科技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从基础薄弱到逐渐发展的历程
。(2)建国初,国防科技成就突出,新时期全面发展。(3)有些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体落后于西方国家。
2.主要表现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
破和发展。(2)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3)中国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发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历史特征
(1)发展历程曲折,受”左“的思想影响严重。
(2)新时期,清算极”左“路线,科学和文艺工作发展迅速。
2.主要表现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2)受“左”的路线影响“双百”方针贯彻执行曲折,“文革”结束后
重新恢复,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1.历史特征
(1)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建国初期建立起较为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革”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新时期教育蓬勃发展,但面临严峻挑战。
2.主要表现
(1)党和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形
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革”时期,教育遭到大破坏。
(3)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

考向瞭望
瞭望一 专题归纳: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与世界科技潮流的关系及其原因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有些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科技
发展整体落后于世界。其原因: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困难,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阻碍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②建国后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进步。③国内“左”倾错误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教育陷入一片混乱中,科技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追赶世界潮流,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②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参与国际科技研发,中国的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航天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领域等成就非凡。
命题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D
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②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设备落后 ③“左
”倾错误对科技研究的冲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解析】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国内
“左”倾错误盛行,这一切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科技研究进展缓慢,科技社会落后,故D项正确。
瞭望二 追踪社会热点“钱学森之问”
【热点材料】
材料一  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湖南等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
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面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阶段。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登录北大招生网报名。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17日至30日,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受到武大前校长刘道玉等人及社会个人的广泛质疑。
材料二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人教
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称:我。们深切缅怀钱老,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崇高人格,还有他的那句震聋发馈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
之道。
瞭望三  运用史料探究: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发展对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
义。因此这部分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运用史料分析理解的考查成为命题视角之一。
【命题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
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先自爱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
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
材料三  “教育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 而且必须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
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
【研读】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材料二体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材料三反映了邓小平提出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思考】
(1)材料一反映我国实行怎样的国家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坚持什么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教育指导方针?
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谢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一位丹心育人、无私奉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3课时《国共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2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1课时《近代民主革命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三第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2讲《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1讲《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3讲《中国古代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2讲《古代手工业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化艺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部分第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部分第2课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