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复习 > 高中 > 历史 > 全一册 > 正文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4课时《抗日战争》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抗日战争》

考纲探究
1、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7年日本首先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1936年日本又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
②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华北事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
(2)有利条件:国共合作尚未完成,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政策之风盛行。
(3)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重要的基础。
(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3、两个战场的抗战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敌后战场:
①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了晋察翼、晋翼鲁豫等十几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③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重大胜利;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2)正面战场:
①战略防御阶段: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无力阻止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期间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②战略相持阶段:特点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4、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评价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后在淞沪等地进行大规模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要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从客观上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探究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有人说抗战中国民党打的都是大仗,而共产党的部队都是小打小闹。甚至西方国家也认为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大,你认为呢?
5、抗战胜利的原因
中华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尤其是苏联的支援以及英美等盟国的配合,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战的胜利为民族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7、近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果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日战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1)组织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一味妥协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战时期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典例精析
【例1】(2010.天津卷)《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急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决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C)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例2】(2010.北京卷)“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的团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为着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D)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例3】(2010.江苏卷)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浦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翼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例4】(2010.高考重庆文综)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C)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常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重视知识的积累。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第2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古代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第1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古代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二)》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4课时《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3课时《国共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2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第1课时《近代民主革命概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三第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2讲《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二第1讲《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和初步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3讲《中国古代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2讲《古代手工业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经济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